皮薄多汁的甜心果蔗
坐落在武宣至平南省道S323線邊,田心村周圍是近千畝的黑皮果蔗種植基地
茁壯成長的黑皮果蔗
三里鎮(zhèn)領導在向村委干部了解生產和銷售情況
茂密的果蔗林
喜獲豐收的蔗農
蔗農在緊張地把收獲的果蔗裝車
蔗農將新鮮的果蔗運往市場
游客在選購時令果蔗
成捆的果蔗代售
過稱外銷
當“甜心果蔗,獨一無二”這個詞語在廣西悄然熱起來時,有些人卻認為它是“埋在飯底下的扣肉”。
不是嗎?說起三里鎮(zhèn),有榮獲國際優(yōu)秀產品金獎的牛心柿,國家品牌優(yōu)質鮮食李果,天王御品賴村酸菜、三里魚圓、紅糟酸等被人們熟知的品牌。和這些“大腕”們相比,甜心果蔗簡直不值一提。
那么,甜心果蔗有什么獨到之處?
——在“桂中果蔗第一鎮(zhèn)”的廣西武宣縣三里鎮(zhèn)田心村,三江至北海的高速路和省道323線武宣至平南的二級公路穿村而過。交通的便利讓甜心果蔗一天內可送達全國各地。
當你沿公路進入三里地界時,漫山遍野的甜心果蔗就會撲面笑臉迎來。紫黑筆直的蔗身似乎想把你輕輕地擁進廣袤的蔗海中,綠而舒張的蔗稍向你點頭示意,整個空氣都彌漫著清甜醉人的芬芳......
據種植大戶覃江紅介紹,祖上種植果蔗已經有六代人了。老人傳,甘蔗原產于印度,后廣泛種植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印度時,有一位將領說,印度出產一種不用蜜蜂就能產生蜜糖的草,這個草就是指的甘蔗,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按田心村道光年間遷居而來的陳氏推算,引進并經過幾代人的改良培育后的甜心果蔗距今最少有200年歷史了。它是在原來榨糖的甘蔗經過多年的改良培育后成了今天適合人們飯前飯后消遣的水果蔗。
百聞不如一見,對著蔗根一口咬下去,內心立時被那清甜不膩的感覺包圍了。一口氣吃到蔗尾嫩稍,也沒有越吃越淡的感覺。
那種入心的甜好比是初戀的情人似蜜的甜;好比是得到大人寵愛的童兒無邪的甜;好比是久試不中的學子突然得到錄取通知書的甜;好比是新婚之夜幸福由衷的甜......
購買甜心果蔗時主人會反復叮囑你要小心輕放。因為經常有冒失鬼不小心失手將整根蔗跌落地下,從而摔成幾節(jié)的。——心甜皮脆可見一斑。
“甜心果蔗”的名稱也許是因為產自田心村而來。但是,人們更驚羨的是它內在的本質。咬上一口,從頭到尾滿溢清甜可口的蔗汁,脆口嫩爽。
東泉村委副主任陳業(yè)柱對果蔗的玩味體會頗深:“小時候在冷的發(fā)抖的冬天,烤火時經常拿幾根果蔗放到火邊一面聽大人講古一面烤蔗。一會兒,那蔗皮就開始滋滋響,甜的誘人的蔗味令烤火的人直吞口水。搶過來咬一口,烤過的果蔗更甜更暖更香!一口蔗渣吐出來,干渴的喉嚨立即生津去燥!”
其實,甜心果蔗還有一個特點是常吃能強身健體。據考究,果蔗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人體新陳代謝必須的各種維生素、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營養(yǎng)成分。難怪有人把它叫做“天然復脈湯”、“脾果”、“補血果”。
為了防止口腔生蟲牙,村里人每天最少要吃一根蔗的。在人們看來,果蔗既是一把牙刷清潔了口腔,提高了牙齒的自潔和抗齲能力;又是一個按摩器,通過不斷咀嚼蔗渣鍛煉了面部的肌肉。
每到冬季,武宣逢年過節(jié)人們就會把甜心果蔗一捆捆地往家搬。一是取它的生活似蔗節(jié)節(jié)甜的吉利,二是為節(jié)氣增加一味時令水果。賓客面前,它既有文化又有面子!
每年進入1月份,三里鎮(zhèn)果蔗種植基地果蔗就開始熱銷起來。一捆捆甘蔗從田間地頭運出,隨后裝上汽車或者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1月21日,第一單電商銷售的10多噸甜心果蔗緩緩地駛離廣西武宣縣遠銷黑龍江、江西。(陳德仁)